各具特色的西藏人名叫法

       漢族人是有姓氏的,如趙、錢、孫、李,百家姓盡人皆知。漢族人因為自己有姓氏,所以遇見藏族同 志,也要問"你貴姓?"弄得對方很難回答。因為藏族是無姓的,一般四個字做一個名。如:扎西多吉,次仁旺堆,等等。公元前三百六十年(周顯王九年)吐蕃的 所謂天座七王的第一們聶赤贊普的後代穆赤贊普、丁赤贊普、索赤贊普、美赤贊普、達赤贊普、塞赤贊普都取母親名字的一個字作自己名字的一部分。象母親的名字 叫"朗-穆穆",兒子的名字便叫"穆赤";母親名叫"索-湯湯",兒子名便叫"索赤";母親名收"達拉嘎姆",兒子名便稱"達赤",如此等等。這說明當時 的吐蕃社會仍留有母系氏族社會的殘跡,是沒有甚麼姓氏之分的。

  然而,自從有了階級,人分高低貴賤,有地位的人為使自己的家族世襲相傳,便把家族名作為自己的姓,這時倒是有姓氏了。如昆-貢覺傑布昆-貢嘎寧布昆-索朗孜摩昆-扎巴堅增

  又如:娘-敏迪日孜故,他的後代的名字叫娘-覺繞序烏。又如:噶爾-東米赤加,他的一個後代名字叫噶爾-東德玉松。

  這種以家庭名為姓的稱法,就象漢族中的"陳氏世家"、"李氏世家"一樣。

  後來,松贊乾布的吐蕃王朝建立,分卦有功之臣以領地和卦號,人們便把領地名冠在自己名字的前面,以顯示自己的有地位的世家。如"涅-赤桑羊頓;直-司如貢堆;吞彌-桑布扎。這種做法,一直延續到現在,如:宇妥-去丹貢布多仁-丹增班覺多嘎-次仁旺傑丁欽-次仁旺堆德格-格桑旺堆

  這些都是用自己莊園的名字加上自己原來的名字為名稱。因為莊園領地的世襲的,所以他們的子孫也冠上莊園的名字。如:多嘎-次仁旺傑的兒子叫多嘎-扎西貢布。

  七世紀以後,佛教在西藏盛行,一切都被染上佛教的色彩,人們的名字也喜歡去請活佛來起。如果是貴族、有地位的人物,更是鄭重其事地把小孩子抱到 活佛那裡去,活佛給小孩舉行簡單的取名儀式,主人帶來哈達及其它禮物,接著活佛念經,最後對孩子說一些贊頌和吉利的語,然後才取名字。

  要是一俱出家當僧人時,不管他年歲有多大,一律要重新經寺院堪布剃度,取個法名,從此俗名便取消了。這些堪布、活佛,用自己的名字的一部分賜給 小僧,如堪布的名字是"江白赤烈",他給小僧起的名字便是"江白多吉"、"江白旺堆"、"江白平措"或是"江白格烈"等等。佛教的盛行影響到人們的名字上 來,許多人的名字都有濃烈的宗教色彩,如:丹巴--佛教、聖教達傑--繁榮、發達江央--妙音多吉--金剛格列--善、吉祥群佩--興法、興教丹增--主宰聖教、掌執佛教的人拉姆--仙女卓瑪--救度母

  一個僧人或活佛,如果上升到上層僧職,他的名字便要加上僧職中封號。例如:堪布-倫珠濤凱。堪布是個僧職,他自己的名字叫"倫珠濤凱"。又例 如:班祥額爾德尼-卻吉堅贊,他的名了是"卻吉堅贊","班祥額爾德尼"是封號,是公元一七一三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封給五世班禪羅桑益希的。

  活佛的名字前面,一般應加上寺院或家廟的名字,如東嘎寺的活佛洛桑赤烈,全稱叫做"東嘎-洛桑赤烈";又如,多吉才仁當了熱振寺的活創後,他的 名字便是"熱振-多吉才仁"。對於有僧職的人,人們日常簡稱或尊稱時,再不是他的名字,而是寺廟稱號了。如:"東嘎活佛"、"熱振活佛"等。當然,這裡說 的是一般的情況,也有的活佛沒有寺廟,只有家廟,那麼便用家廟的名字冠有前頭;還有的地方或房子出生過有名的活佛,那麼,該活佛的"轉世"名字前,往往會 冠上相應的地名或房名。

  一般平民的名字沒有姓,是四個字;絕大部分一個名,如:"多吉次旦"、"索朗旺堆"、"更堆群佩"等,為了稱呼方便,人們只用兩個字來簡稱。有 用第一、三個字的,如:"更堆群佩"簡稱"更群","單增曲扎"的簡稱"單曲";也有用前兩個字或後兩個字作簡稱的,象"多吉次旦",簡稱"多吉";"索 朗旺堆",簡稱"旺堆"。用一、三兩字或前兩字,或後兩字作簡稱的是經常見到的,但沒有見用二、四兩字作簡稱的。也有不少人的名字只用兩個字,如:"單 增"、"尼瑪"、"次仁"、"達娃"等。

  平民起名字,都有一定的含義,寄託自己一定的思想感情,堪稱豐富多彩。

  一種是用自然界的物體做自己的名字的,如:達娃--月亮尼瑪--太陽白瑪--蓮花梅朵--花

  也有用小孩出生的日子做名的,如:朗嘎--三十日次松--初三次捷--初八次吉--初一

  還有用星期為小孩起名的,如:尼瑪--星期日(也作"日"、"太陽"解)達娃--星期一(也作"月亮"、"月份"解)米瑪--星期二拉巴--星期三普布--星期四巴桑--星期五(也作"金星解")邊巴--星期六聽到這樣的名字,不用問便知道此人是星期幾生的了。

  不少父母在給孩子起的名字中,寄託了自己的感情,如父素嫌養小孩太多,想結束生育,便給小孩起名"倉木決",意思是終止。"窮達"的意思是最小 的,表示再不要小孩。如果父母想生男孩,便給自己的初生女兒起名"布赤",意思是"帶男孩","下資要生男孩";或者為了保住所生男孩的性命,故意給他想 女性名字,如"格桑德吉"等。要是父母希望兒子長壽,便給孩子起名"次仁"、"次旦",這我數是前面有孩子夭折的情況。如果父母年歲大了,認為以後不可能 再生小孩,或是這個小孩來之不易,前面死得多,便給兒女起名"拉則"(象仙女一樣漂亮),"諾布"(意思是寶貝)、"拉姆"(仙女)。有的父母因為自己生 下來的孩子死得多、活得少,為了使孩子容易成長,故意把自己的小孩名字起得很賤、很隨便,如:"其加"(狗屎)、"帕加"(豬屎)、"其朱"(小狗)等。

  在牧區和一些偏遠的地方,人們文體水平很低,給自己的小孩起名也應隨隨便便,如:措姆--大海瑪瓊--大塊酥油那日--黑蛋(黑黝黝的)那森--黑頭髮白巴--青蛙郭日--圓頭嘎嘎--可愛的、心愛的括低--陶壺

  藏族人起名由於有上述原因,所以相仿的名字很多,如"次仁"、"丹巴"、"巴桑"。你在一個單位、一個村子里,可以同時聽到二、三、四個相同的名字,甚至十幾個相同的名字。為了區別,人們在名字前面加一些說明。

  一種是在名字前加大、中、小,如:大巴桑、中巴桑、小平措。

  一種是對不同地方來的人,名字前加上地名,如:推窮旺推、亞東旺堆中的"堆窮"和"亞東"都是地名。又如:仁布多吉、堆龍多吉中的"仁布"、"堆龍"都是地名。

  一種是用人的生理特徵在後面加以區別。如格桑索卻--拐子格桑扎西巴雜--麻子扎西丹巴國欽--大頭丹巴多吉轄過--瞎子多吉巴桑甲馬--胖子巴桑旺欽跌布--矮個子旺欽次丹堆古--駝背次丹另一種是用職業來區別人名,如:瑪欽次旦--炊事員次旦諧本齊美--泥水匠齊美興索強巴--木匠強巴安姆吉格桑--醫生格桑

  還有用性別和老幼來區別的,如同樣一個"達娃",男的叫"普達娃",女的便叫"普姆達娃";又如大人和小孩都叫扎西,區別老小可叫"波扎西"(扎西爺爺),"普扎西"(小孩扎西);"莫央金"(央金老太)、"普姆央金"(央金姑娘)。

  解放後,隨著人們政治生活的變化,在起名字的時候,也有一些新的內容,如:金珠--解放達瑪--紅旗德吉梅朵--幸福花

  也有為了趕時髦,給小孩起名為薩傑(新生),這類名字多數是用漢文的含義來定名的。

  在四川、青海、甘南等漢藏雜居地方,以及角放比較昌的昌都地區,因藏漢聯姻或受漢族姓名的影響,出現帶漢族姓、藏族名的名字,如:張旺堆、李次加、陳貢布、趙仁增。

  在青海漢地的藏族地區也在依照漢族立姓的,如他的家族名叫"卓倉",意為"麥家",就用麥字近似的漢字"梅"作姓,起名"梅多吉"、"梅托米"等。

  藏族的名字多數是男女共用的,如:達娃、尼瑪、巴桑、扎西、格桑等;但也有一部分是嚴格區分,只用於女性的,如:旺姆、卓瑪、卓嘎、央金、桑姆、曲珍、拉珍、拉姆、倉(姆)決等等。只用於男性的,如:貢布、帕卓、頓珠、多吉、晉美、旺堆、珠傑、羅追、佔推,等等。

  西藏北部人民中,由於地方性語音的差異,出現本來是四個字的名字,說習慣了,便成了三個字,如:"次仁吉",本來應是"次仁德吉",因為說快 了,把後面的第三音節"德"字省略去。又如:"央扎西",本來是"央金扎西",習慣把第二音節"金"字省去,變成央扎西。但在青海地區的藏族也有起三個字 的名字,如"桑傑加"、"卓瑪措"等等。

  藏族的名字變化是很多的,這裡說的只是一般的情況,特殊的叫法多得很,不能一一列舉。

  對親戚的稱謂,藏族與漢族也有許多不同之處。

  漢族對祖父、外祖父、祖母、外祖母的稱呼是的嚴格區分的,但藏族就沒有嚴格區別,祖父、外祖父統稱為"波拉";祖母、外祖母統稱"莫拉"。

  漢族對親戚的稱呼也有嚴格的區分,比父親大稱"伯伯""伯母",比父親小稱"叔叔"、"嬸嬸"。藏族就沒有那麼嚴格,凡是父親的的兄弟,都稱"阿庫";凡是父親的姐妹,都稱"阿妮"。

  藏族對你氏系統的稱呼,區分不甚嚴格,顯得十分親熱;相反的,對母氏系統的稱呼,比較嚴格。例如,對老丈人稱"曲波",對丈母娘稱"曲母";對妻子的兄弟稱"歸不";對妻子的姐妹則稱為"歸母"。

Read 3037 tim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