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、影|南蠻

 

進入了昌臺區后,地勢一下子變得平緩,翻過一個大土坡,穿過一座大牌坊,遠方高處隱隱約約看到一尊正在修建的蓮花生大師像,低矮的一片建築出現在我們眼前,一排排的白塔列在路旁,藏民手裡搖著轉經筒,口中念念有詞地繞著白塔。同車的小喇嘛告訴我們,這就是亞青寺了。

08

傍晚的亞青寺

進入昌臺后,地勢變得平緩,翻過一個大土坡,穿過一座大牌坊,

遠方高處隱隱約約看到一尊正在修建的蓮花生大師像,

低矮的一片建築就是亞青寺的所在地。

 

班車以時速20公里的速度在崎嶇不平的山路爬行,翻越幾個白雪覆蓋的埡口,在令人膽戰心驚的懸崖邊上拋了兩次錨。冬季高原的景色顯得很蕭條,唯有沿途路遇藏民家緩緩升起的炊煙,讓人感受到一點點的溫度。班車進入了昌台區後,地勢一下子變得平緩,翻過一個大土坡,穿過一座大牌坊,遠方高處隱隱約約看到一尊正在修建的蓮花生大師像,低矮的一片建築出現在我們眼前。一排排的白塔列在路旁,藏民手裏搖著轉經筒,口中念念有詞地繞著白塔。同車的小喇嘛告訴我們,這就是亞青寺了。終於,班車在路邊的一座大殿旁停了下來。

 

09

亞青寺的邊緣

地處草原濕地上的亞青寺,在群山環抱之中

 

高原淨土

 

同車的小喇嘛來亞青寺探望在這裏修行的哥哥,因為10月過後,在亞青修行的比丘和覺姆就要準備開始冬季長時間的閉關實修。亞青寺,全稱亞青鄔金禪林寺,25年前由喇嘛阿秋仁波切一手創辦,亞青寺則是修行人閉關實修之地。在此修行的僧眾已過萬,他們大部分來自四川、西藏、青海藏區,也有不少來自漢地的修行者。

 

亞青寺位於四川省甘孜州白玉縣阿察鄉,海拔3800米,地處白雪覆蓋的群山環抱之中一片草原濕地上。一年中的亞青,幾乎有10個月是在寒風雨雪中,每天的天氣變幻莫測,時晴時雨時雪。緩緩北流的昌曲河將亞青寺一分為二,一個大河灣把南岸的尼眾(覺姆,出家女眾)和北岸的紮巴(喇嘛,出家男眾)分為兩區,共八個洲。紮巴區有5個洲:法性光明洲、輪涅法性洲、普賢靜慮洲、大樂解脫道洲、明體自解脫洲;尼眾區有3個洲:樂空雙運洲、普賢大樂洲和二諦雙運洲。放眼望去,低矮的平房就是僧眾的住宿地,南北岸的大經堂是能看到的最高建築。一座水泥橋和一座吊橋把南北岸連接起來,成為眾僧人的往來之道。

 

亞青提供住宿的招待所只有兩家,條件都非常艱苦,老闆叮囑我們一定要小心這裏的野狗。因為佛門前不殺生的關係,亞青寺的野狗群頗為壯觀,據說有幾百隻。我們沿著泥濘的小路往尼眾區走去,路遇的比丘覺姆一臉寧靜平和之態,看到我們給他們拍照,微笑點頭示意。

 

010

傍晚回家的覺姆

在亞青寺修行的眾僧,覺姆的人數幾乎佔了7成

她們日常的生活用品都需要自己去解決

 

覺姆之城

 

在亞青寺修行的僧眾,覺姆的人數幾乎占了7成,使得南岸的尼眾區住宿群很是壯觀。昌曲河將其環繞其中,從高處往下看,宛如一顆心狀,又被遊客稱為覺姆之心

 

覺姆區只有唯一一條水泥路面是從水泥橋到達大經堂處,住宿區縱橫交錯的小路基本是泥路。在亞青,每個僧尼都有自己的閉關小屋,條件好的,小屋以木頭為框架,外面裹以布或塑膠薄膜,或用河邊的卵石加疊著草皮為牆體,房頂是幾根木棍覆著塑膠薄膜再敷以泥土,空間大小一般約三四平米。條件差一些的,直接在地上挖土半米深,再堆半米高土牆,頂上簡單用些紙皮和塑膠薄膜覆蓋,小屋僅僅能容納一人。在亞青,修行期間的小屋都是自己蓋的,覺姆們之間互相幫助修建,也有叫家人來幫忙的。屋裏的裝飾很簡單,只有床褥和一些生活用品,房間四周最多的裝飾品就是貼在木板上的佛像和供奉的燈油了。冬天,未通電的亞青靠燒火取暖,洗衣挑水都在昌曲河解決。

 

覺姆大多年齡在20歲左右,大部分都聽不懂普通話,我們給她們拍照,也不拒絕,只是要求看看相機裏面的自己,臉上露出孩子般滿足的笑容。一位來自青海的小覺姆,能說一些簡單的普通話,我們問她,在這裏苦嗎?她害羞的回答說:剛來的時候有點,現在不覺得了!她們每天的生活很簡單,除了每天定時到大經堂聽課,料理日常生活起居,睡覺的時間基本只有兩三個小時,其餘以打坐念經為主。

 

不知不覺,臨近傍晚。這時天氣居然變晴了,陽光透過厚厚的雲層灑落下來,照耀著整個河谷,覺姆之城上空炊煙嫋嫋,奔騰的昌曲河波光粼粼,三三兩兩的覺姆挑水洗衣的身影定格在一片霞蔚中。

 

011

閉關屋旁的覺姆

僅僅容納一人的閉關小屋,一年中有五個月

是比丘和覺姆們修行的地方

 

閉關實修之地

 

趁著霞光還沒有完全消失,我們穿過連接南北岸的吊橋,爬到北岸的高坡上,這裏遍佈大大小小的閉關小屋。小屋有些依山而建,有些建在廣闊的原野上,有些就直接在住宿區較好的木屋上面蓋建。一般來說,彼此之間都有相當距離為好,以避免干擾。每年的10月,亞青都要進行一年一度的百日妥嘎閉關和8關齋戒18天,前後歷時大約5個月左右,在這期間一概不接待外來探訪人員。閉關實修不但考驗修行者的內心,還考驗著他們的身體。在冬天最低溫度低至零下20多度的山裏,僅僅靠這薄薄的木板,是常人不能忍受的。

 

傍晚6點多,我們站在北岸的山坡上,山腳下是一片紅色袈裟的人流,那是剛從大經堂灌頂回來的僧眾們。未幾,絡絡不絕的僧人從我們面前走過,往北岸的比丘住處走去。他們隨身物品基本就是打坐的墊子、一個小包包、一把雨傘。他們看到我們,微笑點頭,甚至有些還從包包裏掏出灌頂派發的糖果,送給我們。好不容易遇到一位漢僧,和他交談下,知道他是幾個月前來亞青修行的。我們問他打算在這裏留多長時間,他說自己也不知道。據他說這裏的漢族僧尼大約有500人左右,是沒有供養和補助的,生活來源都得靠自己。

 

天色漸晚,和這位漢族僧人告別,他一再囑咐我們早點回到住處,晚上不要隨便在外面溜達,還風趣的舉起手上的雨傘說:不是這把雨傘,我的腳後就要被狗咬掉了,所以你們一定要注意安全。

 

012

亞青寺外一位比丘

站在北岸的高坡上

腳下是被昌曲河繞其中的覺姆之城